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有关孔子的两次占筮。这两次卜卦与正道和邪道有着一定关联,也有联系。

我们知道,广义的《易经》,也就是《周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相传由周文王所做的《周易古经》,也称《经》或《易经》;另一部分是相传由孔子所作的《传》,也称《易传》。
在我们学习了解周易的过程中,《经》与《传》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脱离《传》去解读《经》,也不能脱离《经》去揣测《传》。

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易传》的作者,孔子是传统文化中名副其实的伟大圣人。孔子对《易经》的研习十分精通,晚年更是反复读《易》,把系竹简的牛皮绳都读断了,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

孔子注解《周易》,给出了十篇《易传》,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汉代以来,也称为“十翼”。
作为易学大师,孔子自然也会为自己占筮的。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孔子同样是位寻求“天命”、“正道”的大儒。我们今天就来讲两则有关孔子自己占筮的故事。
第一则故事记载在《孔子家语》中:
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孔子自己为自己卜筮,得到来了一个《贲》卦,由此十分不开心。弟子子张看到了,就问孔子,说老师啊,我听人家占卜,都说《贲》卦时吉卦。可你占出来这一卦为什么反而不开心呢?
对此,孔子回答:“因为这卦里有离卦,而《周易》中贲卦代表的不是正色呀。所谓的‘质’便是说黑白都是正色。今天算出的《贲卦》不应该是我的征兆啊。我听说事物涂上正红色就不需要花纹了,无暇的白玉不需要雕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质’美好到不需要花纹妆饰啊。”


《贲卦》上艮下离,艮代表山,离代表火。艮卦本身呈现出的是山下有火,从而妆饰小山的景象。其中,下卦的离原本有“丽”的意思,常代表美丽的事物,也有文饰,妆饰的意思。孔子回答弟子子张时说道占得贲卦不开心是因为贲卦中有离卦。因为离卦的作用,使贲卦本身的象征为装饰。《序卦传》中直接解释《贲卦》为“贲者,饰也。”

祭祀时文饰的各种配饰
与文饰相对的是“质”,即事物本身的状态。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他眼中,质和文同样都是重要的,是一个君子必备的特点。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贲卦这样素白美好的装饰也没什么不好。但在孔子眼中,他自己坚信的“仁”与“礼”本身便是朱红正色,是白玉无瑕,是不需要刻意“文饰”便能助君主在春秋中胜出的最优思想!因此,在占出《贲卦》时,他一脸不平。这一脸愀然,既感慨着时运不济,也为所坚信的仁礼无比不平。
除了《孔子家语》中的记载,《周易乾凿度》中也有关于孔子占筮的记录。
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
孔子一开始对《易》并没有那么感兴趣,又一次偶然给自己筮占算命,得了《旅卦》。
孔子去请教擅长《易》的商瞿氏,商瞿氏回答:“先生有成为圣贤的能力,却没有圣贤的权位。”
孔子听后,不由感慨道:“这真是天命!如今的世道啊,凤凰是没有生存之所的。大河也不会再出河图来其实后人。唉,这就是我的天命啊。”

《易经》中的《旅卦》,上离下艮,与《贲卦》正好相反。“旅”原本指的是军队中五百人的建制。后也多指羁旅漂泊之人。《旅卦》体现了离人游子的千难万难。我们知道,孔子一生在列国间周转,颠沛流离,的确尽显漂泊羁旅的模样。

而《旅卦》的《彖传》中也说“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小阴柔得中卫于外卦而顺乎于阳刚,静止而依附于光明。像极了时运不济而又坚持信仰,温柔谦顺的君子。或许孔子占筮出旅卦,也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吧。

从此后,孔子停下求仕的步伐,开始将学术重心从《礼》、《春秋》转向了《易》。此后到了五十岁那年终于理解,做“十翼”传于后世,这便有了如今的《易经》。他的命运也最终如同说的那样,在所处时代处处碰壁,未曾享有权位,而他留下的伟大思想,却在几千年后依然引导者中华民族于世界上挺立前进,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圣人。

 

扫码下载易先生App,即可获得优惠,奖励多多,惊喜连连。

一起学习有趣的易学知识,快扫码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