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我们,请点击标题下面的“易经大讲堂”

古代如何过国庆


国庆指国家喜庆之事,普天同庆。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普天同庆莫过于帝王的登基、婚娶、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长期处于农业自给自足经济的中国,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统治者重农抑商,农民对于丰收有着强烈的诉求,因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大多是历法、气象意义上的节日。为某个人物、事件而设立的节日绝少。如今意义上的国庆,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与现代国之大庆意义较为接近的要数唐玄宗以庆贺自己生日,并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千秋节,每年唐玄宗生日这一天,朝臣敬贺,百姓奔走把酒言欢。以后历代君王多有效仿,相沿成习。唐宋以后,随着佛教的兴起,佛诞日等其他宗教节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一个纪念日。

千秋节里看盛唐(资料图片)

中国古代历经多次改朝换代,没有史料记载有关国庆的内容。国庆在古代的中国人眼里,国富民丰便值得庆祝,劳动人民辛苦丰收之后,在中秋、冬至举行庆祝活动,期盼下一年的风调雨顺。即使是身居皇宫的帝王也在每年春天举行春耕大典,祈求国泰民安。

华夏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与团圆的国度。国人对于平安和丰收的祈求,成为一种内心深处的寄托;把季节和时令作为纪念日性质的节日,这也就不足为奇。所有人都会在中秋月圆时亲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在冬至时围炉吃饺子,普天共庆团圆美好祥和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古代的举国大庆方式。

这是一个庆祝国泰民安的国度,崇尚和平,乐于分享,普天之中,同庆日月光华。为了风调雨顺,为了和谐安康,为了国家富强,总会有那么些日子,值得我们去庆贺。普天之下,国家繁盛,丰收祥和,人民安康,皆为国之吉庆,亦称之为国庆

  如今,中国的国庆节已经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老百姓的节日,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念日;同时,国庆节也延续了中华民族期盼和平、国泰民安、丰收祥和的民族精神,将代代相传。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

-------------------------


欢迎添加微信

1、【如意石】易经微信服务号

微信号:ruyishiyijing


2、【易经大讲堂】易经微信订阅号

快速关注,请搜索公众号易经大讲堂”

微信号:yijingda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