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大衍筮法的呈现,必然少不了数字及类似数理公式的推演。而当我们最终进行进行卜卦结果记录时,也是要靠数字来呈现的。 

 

 

在大衍筮法的进行中,所揲得的数字,有六、七、八、九四个。其中九、七两个奇数表示阳爻,六和八两个偶数表示阴爻。同为阳爻,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同为阴爻,六为老阴,八为少阴

 

九六七八按照顺序排成的六七八九,表现出阳气的渐渐增多,阴气的渐渐减少的一个过程。卜筮进行中,揲数为七,这时记录为少阳,—;揲数为八,记录为少阴,- -。但当揲数为九和六的时候,就要稍微麻烦一些了——遇到老阴、老阳,要进行爻变,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这样,之前筮得的卦会变出一个新卦来。

 

 

如揲数为七、七、六、八、九、八,那变得到了下兑上坎的“节卦”。但因为三爻为老阴,五爻为老阳。因此三爻变阳爻,五爻变阴爻,得到一个下乾上坤的“泰卦”。

 

 

在这个过程中,节卦被称为本卦,泰卦被称为之卦,也叫变卦。这样,在解卦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看本卦的内容,也需要看之卦的内容。而所变的两爻,也叫变爻。更是解卦时的重点了。

 

 

 

 

在实际使用情况中,不少场合下,本卦与之卦的意思有着很大的不同。解卦时一定要考虑周全,顾忌方方面面。才能得到更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和预示。

 

 

 

 

变卦”这个词,后世被演变出了“改变主意”的意思,带有贬义色彩。

 

那么为什么六和九需要变爻

而七和八不用呢?

 

前面我们说了,六为老阴,九为老阳。老阴、老阳动而有用。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少阴少阳静而无为。九、六为阳的极端和阴的极端。在我国传统思想中,物极必反,一个极端往往会伴随着改变。这也是九六常变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九、六老阳老阴的属性,在《易经》中也出现过不少以“九”、“六”指阴阳的事情来。最典型的是《乾》、《坤》两卦的爻辞。《乾卦》爻辞以“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指代乾卦的一爻到六爻。《坤卦》则以“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等代指坤卦的一爻到六爻。其他卦的卦辞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因此,“九六之义”也被用来描述以《易经》卜筮并求得结果的过程。

 

 

九与六从数字的角度代表了阳与阴。事实上,以“大衍筮法”为代表的《易经》卜筮,原本就带有数理模式的科学性。这也是周代开始兴盛的《易经》卜筮与更为古老的甲骨占卜的区别之一。

 

那么利用蓍草进行预测的筮法和用龟甲兽骨进行的占卜有什么区别呢?

 

 

下期“古今易案”我们来看一个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故事,来了解一下不同占卜的结果对当时人们的影响。